一直专注于各种电机与风机的研发与生产

首页|天富注册|平台登录

一直专注于各种电机与风机的研发与生产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天富注册
当前位置:天富平台 > 新闻动态 > 常见问题解答 >

滞还是最大问题

文章出处:未知 人气:发表时间:2022-10-01

  整体来看,中国经济仍在弱复苏过程中,但从刚刚公布的8月数据来看,经济复苏动能确有不足,主要问题就是需求不足。

  首先是国际大宗价格滑落,这背后其实反应的是全球经济衰退预期不断加强,全球需求下降。这也带动了8月PPI超预期大幅下滑,输入性通胀压力降低。这也让CPI从上涨转向下降,一是降低了交通成本,二是猪肉淡季价格涨幅微弱,支撑不足。

  其次是地产下行和疫情反复降低需求。地产调控放松从去年三季度开始已持续一年,但目前来看市场信心恢复仍需较长时间。8月物价中钢铁产业链价格仍在下降,价格剪刀差出现负值,8月居民中长期贷款数据环比回升,同比仍在下降都是这个反应。

  稳经济主要靠基建,但独木难支。8月社融总量回升新增2.43万亿元,但同比减少5571亿元,主要支撑是靠人民币贷款和非标融资。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回升明显,这主要和基建项目增多有关。但是企业对经济发展信心仍不足,这从M2-M1和社融-M2走阔就能看出,自发性融资不足。

  近期市场疲弱,中国经济在弱复苏过程中,但目前来看经济增长动能不足,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内需不足。这点在8月发布的通胀和金融数据中均有体现,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内需不足的表现和原因。

  首先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调,背后反映的是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加强带来的全球需求下降。以原油市场为例,8月布油价格先降后涨,近期快速下跌最低突破90美元大关,为86.57美元/桶,目前仍在90美元之下。油价下跌主要还是对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加强,需求减弱。8月杰克逊霍尔央行行长会议中,鲍威尔打破停止加息预期,美联储稳通胀优于稳就业,美联储年内已经有四次加息,最近两次均为75BP。随后美股暴跌,长期利率大涨,美国未来陷入经济衰退已不可避免,美国制造业PMI已经连续四个月回落,生产需求不断下降。欧央行在9月8日加息75BP,加息幅度达到了1999年水平。欧洲通胀水平不断抬升,8月欧元区HICP同比上涨9.1%,创下历史新高。欧洲能源危机或已进入雷曼时刻,欧洲滞胀几乎成为定居。从供给端来看,OPEC+在本周一同意在10月份进行象征性减产,以应对油价下跌,但美国可能考虑战略抛储进行对冲。从库存端看,美国原油和成品油在产量和净进口量都没大变化情况下库存均呈现上升,对油价也十分不利。

  这也拖累了我国的物价水平。8月PPI和CPI同比下调,通胀压力逐步减弱。PPI同比大幅降低,输入性通胀压力持续降低。8月PPI同比上涨2.3%,较7月下降1.9个百分点,低于预期值2.9%(-0.6%)。8月PPI环比下降1.2%,工业品价格出厂价格同比降幅明显,环比降幅略有上升。从大类行业来看,上游产业链涨幅下降明显。生产资料同比上涨2.4%,与上月相比下降2.6个百分点,带动PPI上涨约1.87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6%,较上月下降0.1%,带动PPI上涨0.38%。上游采掘业同比上涨10.1%,下降8.7个百分点;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7.8%,下降3.6个百分点。

  细分行业来看,原油和有色产业链以及煤炭产业链保持下降趋势。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同比上涨8.6%(-12.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同比上涨35.0%(-8.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同比上涨21.3%(-7.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1.5%(- 3.4%)。

  原油价格下跌降低了居民交通出行成本,带动了CPI同比下降。8月CPI同比上涨2.5%,较上月下跌0.2个百分点,预期值为2.9%,低于预期0.4个百分点。核心CPI同比上涨0.8%,与上月持平。8月CPI环比下跌的0.1%,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5%,与上月相比大幅滑落,带动CPI环比上涨0.10个百分点。先从CPI同比数据来看,非食品价格8月同比上涨1.7%(-0.2%),带动CPI同比上涨约1.38个百分点,分项来看,汽油同比上涨20.2%(-4.2%);柴油同比上涨21.9%(-4.8%),液化石油气同比上涨19.8%(-2.6%)价格涨幅均呈现大幅降低,带动了CPI同比增速的下滑。这点在CPI环比增速中更加明显,非食品项中汽油环比下降4.8%,柴油环比下降5.2%。内需不足,工业消费品价格环比下降0.7%。

  CPI同比下降更有猪周期原因,食品项中猪肉同比大幅上涨主要去年低基数原因。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1%(-0.2%),带动CPI同比上涨约1.09个百分点。关于食品项的变动同样在环比数据中更明显。8月CPI环比下跌的0.1%,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5,与上月相比大幅滑落,带动CPI环比上涨0.10个百分点。猪价作为CPI上涨主力军,价格环比上涨0.4%(-25.2%),带动CPI环比上涨约0.30%。8月仍是果蔬集中供应时间,但受高温干旱影响,蔬菜价格整体略有上涨,但低于历史同期水平。

  猪周期仍是CPI主线,目前上涨压力可控。本月猪肉价格先降后升,22省市猪肉价格突破30元/千克,但数据显示猪价带来的通胀压力并不大。本月猪价涨幅不大。从供给端看,生猪出栏加速,生猪存栏仍在高位。从需求端看,8月是淡季需求减弱,猪价涨幅不大。关于本轮猪周期影响可以关注《二师兄发力有限,油悟空更需警惕》这篇文章。目前来看,CPI同比未来仍会上涨,破3%是时间问题,但通胀压力不大,年内仍将保持温和上涨。

  房地产长期下行叠加疫情反复带来的内需不足问题,从先行指标中可以看到8月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为49.2%,内需恢复但依旧不足。房地产行业从2021年三季度开始调控放松,已经放松一年左右时间,但目前来看作用有限,市场信心恢复仍需较长时间。房地产市场从“拿地—施工—竣工—销售”全链条下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已经连续16个月下滑。目前需要打破的是“房价预期转弱——房产销售走弱——房产资金承压——销售进一步转弱——房企暴雷——房价预期更低”恶行循环。从高频数据来看,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步增速仍在下降,但降幅已经开始收窄,8月同比下降17.74%。一线城市企稳,二三线城市虽然降幅仍然较大,但也呈现收窄趋势,房地产行业底部正在逐渐展现,但信心恢复仍需较长时间。这从8月公布的金融数据可以看到端倪,居民中长期贷款8月新增2658亿元,同比少增1601亿元,居民中长期贷款基本就是房贷,中长期贷款同比降低说明购买信心仍未恢复。

  内需不足问题在8月社融指标也有体现,社融是经济发展的先行指标。8月社融新增2.4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571亿元,但和7月7561亿相比,增加16739亿元;8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33万亿,同比多增631亿元。从总量上看,8月社融上升有季节性因素,但和去年同期相差较多,这也表示融资需求并不旺盛。

  M2-M1剪刀差扩大,自发性融资不足,企业对经济前景仍不乐观。8月M2-M1剪刀差为6.10%,较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8月M2同比增速为12.2%(+0.2%),高于预期值0.2%,8月M1同比增速为6.1%(-0.6%)。剪刀差扩大说明企业投资意愿不强,货币活化程度较低,8月社融-M2剪刀差为-1.70%(-0.4%),已经连续5月为负,也证明了企业信心不足,内需较弱,资金更多是在金融体系内空转,这和企业债券融资同比大幅减少也相一致。

  内需不足问题在物价数据中表现为工厂消费品价格滑落,钢铁产业链降幅最大,价格剪刀差扩大。从CPI来看,工业消费品价格环比下降0.7%。从PPI来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下降15.1%(-5.6%)降幅最大。从价格剪刀差来看,PPI-CPI剪刀差呈现负值,8月为-0.2%。PPI同比回落幅度加大,这一方面表示当前我国通胀压力不大,通胀压力逐渐向下释放,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国内需求不足问题。

  经济稳增长主要依靠基建,但目前来看独木难支。这需要拆分8月社融结构,分项来看,政府债券、企业债券和外币贷款是主要拖累项,而人民币贷款和非标融资则是主要支撑项。政府债券8月新增3045亿元,同比减少6693亿元,这和政府专项债安排有关,2021年专项债后置,去年三季度正是专项债发行高峰,今年上半年政府专项债前置,额度在6月前基本使用完毕。我国上半年基建政策持续出台,在专项债余额基本使用完毕的情况下,要求用好5000亿政府专项债限额前提下又增加了3000亿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财政和货币政策双发力以此刺激基建稳经济,虽然财政宽松仍在继续,但力度达不到上半年程度,政府债券拖累将逐渐体现。企业债的同比减少则是受到监管影响,政府隐形债务限制和房地产企业去杠杆影响。

  从人民币贷款结构来看,居民信贷结构恶化,企业贷款结构优化,这主要和基建有关。8月居民短期贷款新增1922亿元,同比多增426亿元。这应该和近期汽车消费增加有关,根据乘联会数据,8月乘用车零售销量187.9万台,同比增长29%,汽车促消费政策仍在发力。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仍在下降,在前文已有分析,不再赘述。8月企业短期贷款减少121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591亿元,同比减少1545亿元,环比减少1222亿元,而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7353亿元,同比多增2138亿元。可以看到8月银行不再用票据冲量,中长期贷款优化,与近期基建发力有关。专项债限额要求在10月前发行完毕,第一批政策性金融工具已经发行完毕,第二批又增加3000亿元,基建对社融将形成支撑,但后续作用将逐渐降低。

  非标融资融资支撑主要是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一方面可能是贸易增加,企业开票需求增多,而支付时间递延。另一方面可能与近期房企暴雷有关,企业通过使用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来缓解自身压力,以解决资金链问题。但单月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波动不宜过度分析,影响并不大。

  PPI和CPI同比均呈现回落,通胀问题不是主要问题,需求问题需系统性解决。8月物价数据依旧显示出我国通胀压力减弱趋势,猪周期开启,但作用相对有限,供需两端掣肘较多。通胀对我国货币政策制约力度不大,伴随美联储加息和全球衰退预期增强,美元指数一路走强,人民币汇率承压。但央行刘国强副行长表示汇率整体可控,我国货币政策还是要立足国内经济基本面。8月金融数据总量回升,但居民长期信贷并未恢复,企业中长期信贷主要依靠基建发力,自发性融资仍旧不足,企业对未来经济发展信心较低。宽松基调仍将继续,8月央行超预期非对称式降息,尤其是5年期LPR下降15BP,短期应该不会再见,但降准依旧可期。地产问题要系统性处理,“保交楼”底线不变,市场企稳。从金融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宽货币”已经见到,但“宽信用”还有待疏通,企业和居民信心恢复仍需要时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同类文章排行

最新资讯文章

返回顶部